- 新媒体引发的营销变革风暴
-
进入Web2.0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从手机电视、楼宇广告到博客等等,从日常使用的终端产品到日常消费形态,可以说无一例外地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影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目不暇接的新媒体形式,不过新媒体能否赢利并且持续赢利成了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是本文着重讨论的焦点。新媒体的成长促进了营销方式和思维的变革,这个新的传播平台上,如何成功实现赢利,是新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
Web2.0背景下新媒体的特征
若要解决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问题,就必须正视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赋予用户的种种权利是探索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出发点。
首先,新媒体用户由“读”向“写”的转变。在传统媒体中,虽然受众也可以写信或打电话给报社、电视台,但是互动毕竟是少数的和表层的。新媒体从“读”向“写”的转变也就是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在互联网出现以后,博客、播客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传统的受众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其次,新媒体用户由“大众”、“分众”向“适位”、“碎片化”转变。在以广播、电视和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被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分散在不同地区,受者在暗处,不利于传播者及时全面了解受众的态度和需求等。①当个人博客、网络视频、互动电视等新媒体涌现时,用户可以个性地传播自己关注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主动索取及定制媒介产品,因此,用户走向了“适位”和“碎片化”。
对传统媒介营销理念进行全新思考和定位
中国传统媒体的营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化浪潮而来的。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被推入市场后,不得不面临竞争,自筹经费。由此,营销理念引入传媒机构。以这三种媒介形式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赢利模式十分单一——主要依靠广告。显然,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介的营销模式显得单调和狭窄了,需要对其进行全新思考和定位。根据克里斯·安德森所言,互联网代表着媒体运营模式延伸到了各行各业。在互联网上,并非只是广告商给付费这么简单。媒体公司能够围绕免费的信息用数十种方式挣钱,包括把客户的信息出售给品牌授权商,提供“增值”订阅服务以及直接经营电子商务。②基于“精准”、“互动”等理念的新媒体营销,应该根据新媒体自身的特征从量变和质变两个维度进行营销理念的创新。量变角度即吸收传统媒体营销理念中有价值的部分,加入全新要素,进行深度挖掘;从质变角度讲,要根据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和特性,发掘传统媒体没有的全新营销模式。
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共性及理念探讨
在Web2.0带来巨大革命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无论是SNS网站、个人博客(或微博)以及IPTV等,都可以看出新媒体营销较之传统媒体营销更加强调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等方面。综观新媒体的赢利模式,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共性。
1.广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首先,植入式广告在新媒体中更凸显其地位。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与传媒载体相互融合,共同建构受众现实生活或理想情境的一部分,将商品或服务以非广告的表现方法,在受众无意识的情态下,悄无声息地灌输给受众。因其隐秘的特点,植入式广告还被称为嵌入式广告或软性广告。③实际上,植入式广告在社交网站中已经获得了成功,如社交网站开心网的“抢车位”,通过用户的深度参与对汽车品牌进行广告植入,无论在人群的到达量还是口碑的好评度上都取得了成功。
其次,从一对多的广告到一一定位的“窄告”。约翰·沃纳梅克曾说:“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困惑。然而在新媒体背景下,由于技术的进步,这样的尴尬局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为新媒体追求的受众是分众而精准的。窄告能将广告信息与上网者个人爱好、地理位置等信息结合起来,将上网者进行分类,把相应的商业广告有目的地直接投放到对应人群中,增加广告的阅读率,从而开启网络广告定向投放的新时代。雅虎自2005年2月14日起,在香港开通了按点击率付费的网络广告,根据搜索主题流行程度的不同,网民每点击一个广告后,客户向雅虎的付费在50美分到2美元之间。
2.客户订阅(增值服务)成为最终目标
客户订阅这种赢利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所有的信息内容都需要通过付费的形式来获得,如电子杂志以及IPTV。二是其中有一部分基础的信息是可以免费获取的,而如若想获得更多的服务,则要通过现实的货币来购买,最典型的就是腾讯QQ会员服务。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对于数字化产品而言,免费和付费的比率刚好颠倒了过来。通常而言,一家网站会遵循“5%定律”,也就是说5%的付费用户是网站的所有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够运转下去,是因为提供给95%用户的服务成本是相当低的,甚至可忽略不计。
3.电子商务的新发展
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更强,就导致用户与传播者抑或是经销商网上网下的互动交易行为更加的频繁。电子商务是当代信息社会中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综合应用的结果,电子商务与新媒体的碰撞则更体现了技术的先导优势。
伴随着媒体技术、受众需求以及政策的不断进步,电子商务的模式不仅仅限于网络,在互动电视、手机电视以及网络杂志等等领域,都有出现这种结合的可能性。另外,这样的结合也必然会催生出一系列相关服务链条,如物流业和售后服务,从而构成一条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