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理性之后的B2C主题词:专业、细分
-
2011年对许许多多电商人士而言,不是梦想,而是幻灭。电商行业已经连续数年的疯狂开拓,让人想起100多年前美国铁路行业的故事,铁路带来了淘金热与城市开发,但是铁路的投资者大部分并没有发财。
受到电商热潮的感染,传统行业涉足电商领域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业界传说着一个魔咒:传统企业成功自营电商的案例根本就不存在!9月29日美邦服饰发布公告称,考虑到盈利难以保障,决定停止进行电子商务业务平台――邦购网的运营,将原先网购平台 “邦购网”剥离给大股东来运营。这便是活生生的证明!无独有偶,服装类传统企业在电商业务上失败的不止美邦一家,比如报喜鸟创立的自主品牌电子商务网站BONO。
泡沫破灭对于电商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灾难,数据显示:截至到2010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万亿。2011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2.95万亿。电商仍在飞速迅猛发展着。所谓泡沫,其实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认真分析中国电商行业食物链的各个层面,可以逐步分析出未来的走势,那就是专业分工与市场细分。
让我们抓住与服装相关的B2C领域的典型案例来分析:
一、TMALL不像商城而像商业的城市。
微博上某位业内人士说,TMALL今年的收入大约会是B2C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利润是第二名到第十名亏损额的总和。淘宝不是亚马逊,是中国独有的B2C形态,是中国商业文明落后带来的结果——昨日的落后造就了今天的领先。更深刻地说,淘宝商城不是商城,而是大淘宝生态的一部分。
二、京东商城、当当网更像传统的商城。
虽然说京东、当当再怎么角力也绝不会成为淘宝,但是跟随京东、当当的模仿者一定会很难追上他们的步伐。商城是什么?就是渠道。价格战意味着什么?渠道争夺战。因此,最在意京东、当当的是苏宁、国美。当市场彻底回归理性的时候,这些商城会放弃淘宝梦,登陆“一淘网”。
三、凡客诚品就是一个品牌服务商。
总而言之,凡客诚品很像线下的ZARA,很像郎咸平一直警示国人的:价值链的高端。价值链的这一段包含:策划、设计、营销、服务,核心就是品牌控制商。
四、兴长信达代表着传统市场的专业经销商。
近期,兴长信达的业务已经从过去的品牌手机扩展至更多行业,其中包含多家服装企业。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童装服饰官方网站和网上旗舰销售店的建立、营运和维护项目。此外,其服装类项目柏仙多格,圣玛田等等。该公司用十几年时间建立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在电商产业链中能够替代传统企业完成策划、营销、物流、客服等环节的工作,也就是如何进行渠道销售。这与传统领域的销售代理商的作用差别不大。优势在于降低了传统生产企业建立渠道的风险,见效快,投入少,专业程度高。
五、美邦服饰应回归到品牌生产商。
类似美邦这样的生产型品牌企业在电商热潮中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但是看起来很美的巨大诱惑往往难以让企业的运营者自持。根据报道,“邦购网成立以后表面上看销售状况还不错,今年年初美邦还宣称预算已经达成了98%,并且,单就年初的统计而言就比去年在电子商务方面获得了600%的增长”。
记得索罗斯曾说最可怕的就是不可测。而美邦给出的停止帮购网运营的理由也是不可测因素——“盈利难以保障”。因此可以逐步预料,传统企业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仍是将渠道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去运营,自己专注于原有的强项去。
回顾上述典型的生态链节点,我们可以认识到电商化的商业结构与传统商业结构其实差别不大,泡沫之后电商领域将向着专业细分方向发展。2011年的电商泡沫并不会对电商市场的高速发展带来多少阻碍。